在我们学校,鼓励学生学习竟然是一件如此有挑战性的事。有个学生说:“自从来到学校后就不读书了”,这是什么逻辑?职高的确注重技能,但他这话说出口的时候,我真的感到无限悲哀和无奈。
收个手机也让我如此烦心,以后当班主任了,还不得抓狂、睡不着觉啊。现在是学生考证的关键时期,需要集中精力复习,平时可以不学,可关键时刻是要好好把握的啊,于是,我很认真地提醒他们复习,还举了别的班努力复习的例子,结果可想而知,他们不是受到鼓舞,而是很不服气。显然,语言使用不当,就会令学生误解你的意思。记住:请不要进行班级和班级之间的比较,尤其是夸别的班级的优点或优势,这可能会引起部分同学的不满或反感。
为了担负起我作为任课老师的责任以及对他们的关怀,我怀着善意提醒一个学生把手机收起来,走到讲台,回头一看,他前座的前座就大张旗鼓的把手机拿出来,实在气不过,很严肃的没收,可他竟然说,反正家里还有一个;让他复习,竟然说复习没有用,班级太吵,都在家复习;我请他不要打扰其他同学复习,他反倒辩解说其他同学都是表面功夫,看他们的眼神就知道没有好好复习,而且考试也要靠关系,考官是某某老师都认识…我知道这种对话方式并没有起到作用,只能打断说:“你表现好,下课就还给你”。结果下课了,他竟然也没有过来要拿回去的意思,还跟别的同学聊的火热,我朝着他的方向说了句:“真的不要了,那我拿走了”。过了会儿,坐在他后面的同学追到走廊,说来拿手机。我说:“他知道我办公室,让他自己来拿。”
我很帅气的转过身去,可是,回到办公室看着这个手机我就郁闷了,我要他手机有什么用呢?学不学是他的事情,关我屁事儿,这可能就是好为人师的表现,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,能哪怕有那么一段时间能够静下心来复习,或者至少不要打扰别人,结果只能适得其反,当然这也只是我一厢情愿而已。
就在刚刚,15:55分,他和他的后座一起过来了,解释了发生的事情,说当时主要是因为自己的身份证找不到了,下课后就去海运学院,幸运地是找到了。我的郁闷情绪瞬间消散了。收拾好心情,套用他自己说的话反击他:“你不是家里还有一个手机吗?”他态度特别好,说:“没有卡。”我说:“卡不贵,买一个就行了。”他说:“号不一样。”我不喜欢罗里吧嗦地批评,就简单地说了我没收手机的原因,用一个词来形容吧——换位思考。这期间,和他一起来的后座同学来回走动,到空调那儿取暖,他还告诫他不要随便走来走去,他的后座反而将他一军:“批评你又不是批评我。”把他堵得哑口无言。最后,我半开玩笑地问:“我批评你了吗?”,他愣了一瞬间,迟疑的说:“没有”。
“好好复习”,我笑着说到。
现在回过头想想,如果真得遇上一个“扛把子”,不主动来要手机呢……